腐蚀实验室 - 组内新闻

“腐蚀”研究还能激发创作灵感?

——我组研究生谈衍良在《收获》杂志发表小说《缝隙腐蚀后的第二十秒》

        钢铁腐蚀的研究充满未知,也充满想象。近日,我组2018级硕士研究生谈衍良,就以自己的铁素体不锈钢缝隙腐蚀课题为背景,在2021年4月版的《收获》杂志上,发表了题为《缝隙腐蚀后的第二十秒》小说。



        小说主要讲述沪上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一个天才学生失踪多日,由他负责的重要观测数据一同消失。同窗追踪发现,此举竟然与上世纪30年代日占时期的鞍山制铁所有着隐秘的联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金属在被腐蚀后的二十秒内还有机会自救”——这样一条亦真亦幻的科研成果,跨度近百年的家国沧桑,被年轻的小说家以传奇方式展开。

        比赛最终被拖入了残酷的点球大战。第一轮,材料科学系10号主罚直接命中右侧死角,而哲学7号在一连串节奏变化后选择射向中路,但没能骗过门将。第二轮,材料11号的射门太正被扑出,而哲学16号的射门缺乏准星偏出球门。第三轮,可谓是材料系也是整场比赛最为关键的点球,罚进即可夺冠,压力来到了材料系的队长身上。他缓缓走向了点球点,深吸一口气,以一段长距离的助跑冷静地大力将球推入球门右下角。足球应声入网,也宣告着材料科学系的胜利。

        关于更多小说灵感与创作感受,详见微信原文推送:《收获》微信专稿| 《缝隙腐蚀后的第二十秒》创作谈:每一个螺丝钉都无需互相了解(谈衍良)


Updated on November 1, 2021. Edited by 冉国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