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pdated on January 8, 2020
材料科学系腐蚀实验室介绍
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腐蚀实验室成立于1998年,主要研究方向为不锈钢腐蚀评价技术与工业应用。学科带头人李劲教授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、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副主任。实验室主任蒋益明教授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,材料科学系副系主任。实验室目前共20名学生,2名博士后。 实验室在不锈钢腐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更为重要的是,实验室的学生培养始终坚持“全面发展”的培养理念,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。
1.凝聚——在为国服务的旗帜下
不锈钢是工业和国防装备的“大宗基础材料”,与“一带一路”、“中国制造2025”等国家战略密切相关。腐蚀实验室始终坚持学术研究为国家服务的导向,致力于建设国家急需的不锈钢腐蚀工业评价方法库和数据库。建立了包括40余种工业评价技术的国内最完整方法库,成为宝钢集团腐蚀研究第一外协单位;与宝钢合作,历时6年完成了不锈钢腐蚀领域第一个由中国人完成的ISO标准;设计与承担科技部自然环境腐蚀数据平台长期任务“我国海域不锈钢腐蚀实海数据库建设与实验室寿命预测”,针对我国四海六地的海水浸没、潮差、浪溅、大气区进行系列定标钢种的实海挂片,并据所获结果建立全钢种寿命预测技术,这对我国海洋装备、设施的可靠性保障具有重要意义。
2.培养—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
实验室坚持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培养学生。同学们走出校园、深入一线,足迹遍布宝钢集团、上海石化、上汽集团、上海电气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、国家超声速飞行器工程中心、文昌卫星发射基地、大亚湾核电站、上海医疗器械厂、上海港口局、国家腐蚀控制工程中心、中船重工等国家重点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,直接参加相关课题研究。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培养,更加深了对行业产业的了解,对世情国情的认识。
3.输送——到国家需要的岗位上
实验室毕业生中,半数人选择进入国家重点企业就业,包括核能开发、航空航天、汽车工业、微电子与半导体工业、电力电气、通讯设备研发、仪器仪表设计与制造等“中国制造2025”涉及的重点行业。特别在宝钢集团的腐蚀专业研发人员中,半数以上毕业于腐蚀实验室,遍布宝钢各主要产品研发机构:焊接与腐蚀研究所、不锈钢技术中心、硅钢技术中心、管线钢技术中心、特钢技术中心和理化检测中心。
4.引领——在双肩挑的思想政治工作中
实验室陆续产生了多位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,他们政治立场坚定,工作踏实勤恳,有创造性,成绩斐然,其中四位获评“复旦大学十佳辅导员。多名毕业学生获得 “上海市优秀毕业生”,“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”称号。
5.熏陶——在团结协作的文化里
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团结协作能力是工程类学科的重要基础。腐蚀实验室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。导师与研究生共用同一间无隔间的办公室,师生关系融洽,传帮带氛围好。实验室注重通过足球、篮球等集体项目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。以腐蚀实验室成员为主的队伍曾分别获得校研究生篮球、足球院系杯的亚军,以及“心晴杯”团体竞技赛总成绩全校第一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