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电子器件的高集成和高性能化,电子材料与先进封装技术的可靠性至关重要。 焊点与凸点作为连接芯片与基板的关键部分,其失效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。 Sn-Ag-Cu焊点在实际服役中常出现Ag枝晶短路现象,然而文献中含Ag无铅焊料的电化学迁移只有Sn枝晶形成。 为了破解Ag枝晶的形成之谜,本研究团队制备了富Ag3Sn相的Sn-Ag合金, 并创新性地结合双极性电化学技术与薄液膜电化学迁移方法,深入探究了Sn和Ag3Sn在卤素环境(含氯、碘离子)中氧化前后的腐蚀行为及电化学迁移演变规律。基于详实的实验结果,研究团队最终提出了Ag3Sn和Sn在特定环境下的选择性腐蚀机制以及Ag枝晶形成的完整路径。该成果不仅为理解焊料失效模式提供了全新视角,更对设计抗腐蚀、抗枝晶短路的高可靠性先进封装材料与工艺,保障芯片和集成电路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大指导意义。
上述成果以“Formation of Ag dendrites: selective oxidation of Ag3Sn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migration in halogen-containing media” 为题发表于《Corrosion Science》期刊上。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。
文章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29-024-00448-8
Updated on Jul.2, 2025.